水平较低的同学,掌握基础和中等知识及题型就行了,梳理清楚公式定理和章节脉络(就是见到题目、能够快速在头脑里定位知识点,知道用什么知识解决);
而对于水平中偏上的同学,我建议的难度是在高考大纲110~120%的范围内复习(简单的说就是个别稍微超纲、偏难怪的题也建议你研究下,因为高考出题人有时候真的会弄些偏门或者怪题来考你的应变能力;而且,从知识掌握的角度,只学100分的知识,一般就考80分;只有学到高考难度120%的水平,考下来才有90分,因为你在学习、消化、解题的过程中肯定会打折,不可能老师教100分的内容你就考得到100分)。有的老师只要看到超纲题、偏难怪,就立刻封杀不讲,这个我是不赞同的;我自己这么多年带高三的教学实践表明,略高于高考大纲和难度的一轮复习策略,会使班上尖子生的质量和数量明显高一些(坤哥物理的一轮复习网课就是这个设计思路:核心精讲+经典模型+二级结论+实验专题,刚好完成了“知识清楚、模型清晰、结论熟练”的三维教学理念)。
高考要的就是熟能生巧:把基本的知识体系反复巩固到“熟”,再通过一定的题目训练,“巧”自然就来了。所谓技巧,就是同一类型题目解题方法的高度总结。
特别提醒:对于第一层次(50分以下)的同学,你不用老问“如何提高成绩”这些问题,你的问题就是听课少、做题少、公式都没记住、学习没动力、常半途而废,以及高一高二欠缺太多。怎么办?听课、看书、做题。班课听不懂可以找老师、同学讨论,参考书看不进去可以看视频网课,题做不出来不要急,一个点、一个环节去解决,只要你想要高考得高分,这些是绕不过去的。比如说受力分析、功能关系没搞清楚,那就必须搞清楚,哪怕二轮、三轮复习,你还是会回到这些问题上来的。知识的学习,没有捷径、也不可绕过。不是说你复习到二轮三轮,发现前面的基础知识可以避开了、或者一轮复习没学好的地方就自动解决了。不会的。你始终要去攻克你没有攻克的知识点,越早学懂、后面上升越大。弹簧、连接体、传送带、滑板等等经典模型,迟或早,都得掌握才行。
至于知识、公式总结的可以是《知识清单》、知识手册等,里面总结得也很全面;不建议买那种数理化生全部集合在一本书的,因为它为了限制页数、一般每科内容总结得都不全、不够详细。所以最好买每一科单独是一本的那种。有同学给我说买资料就是要节约钱,我给你说,等你高三到了四五月份就知道了,当你复习了快一年、成绩还是糟糕的时候,几百几千块的什么高考密卷/押题卷、几万十几万的一对一冲刺补习班都不觉得贵(不过现实却是,每年中/高考前一两个月,是一对一机构最挣钱的时候,为什么?人性吧,都是火烧眉毛了才着急);更不要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一家人盯着你那窘迫的分数、翻烂志愿填报指南都找不到合适的专业,那个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省小钱花大钱、因小失大。
另外,二轮复习可以分为“知识性专题”和“能力性专题”,比如学会建模、数理结合解决物理问题等这些你在一轮复习中听不到、总结不出的内容也会出现。
最后分享几个我从读书时就行之有效的学习/复习小技巧:
①概念讲解法:物理概念、物理学史记不住、理解不了,怎么办?你可以试着把这个概念讲给家里的弟弟妹妹或者爸妈听,他们听懂了,才说明你理解了。当然你可能不好意思这样做,那行,自己创造个虚拟角色,每天给他们讲你困惑的概念,几周下来,你会发现,物理不仅有意思、而且也并不抽象难懂嘛。比如说,试着给你弟弟讲讲,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章节的人物、发现史、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或者力学中,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怎么回事。什么?讲不清楚,那你还敢说你懂了?!
②白纸梳理法:如何检验自己对某个知识版块是否掌握了?拿张白纸,从零开始做某章或者某个知识点的树状图或者流程图。举个例子,很多同学搞不清楚万用表(特别是欧姆档)工作原理,那你拿张白纸,在上面自己画一下欧姆档结构图(不看参考书)、推一下电流电阻的关系。几次画下来,我保证你比老师给你讲都理解得更深刻。
③独立完成法:做题的时候,不翻任何公式、笔记本、参考答案或提示,自己把一道题从零做出来(包括手算答案、不用计算器),才能说“我真的掌握了”,而不是翻看答案,觉得“显然应该这样做”、就觉得自己掌握了。
④SK试卷分析法:S就是技能(Skill),K为知识(Knowledge);每次考完试,自己回顾试卷看看哪些是因为知识不足(K型失分)、哪些是因为应试技巧不足(S型失分)造成的丢分;并记录这些丢分的分值、题型、错误类型,认识和了解自己在考场上的优缺点,牢记于心聪明人不会在同一个坑跌到两次;找到问题,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