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刻苦努力是没用的
曾见过不少同学惊呼:“我的英文太差了!”或者:“我一定要加倍努力。”然后便匆匆地把头埋进练习册中去了。但往往是紧张了日日夜夜,做了成百上千道题,每每考试,每每依旧是“惨不忍睹”。我怀疑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英文究竟差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具体在哪里。事实上,许多人对高考英文试题缺乏真正的深入了解,紧急之中,又期望以多做题来弥补、提高。这种复习是盲目的、不系统的,也是十分痛苦的,无疑要导致事倍功半。 其次,盲目进取是不行的
我的做法是收集历届高考标准试题。正式地做几套,留意记下各部分用得多以及那些凭猜测解答的题目。然后,详细地分析试题中能够反映的一切有代表性的信息,例如,考查的知识点及它们所占比重等。在此基础上,把做错的题目——包含了“猜对”的题目,分一分类,计算一下错误率,以及各类错误在总分、总失分中的比率,等等。不要把“粗心”当做单独一类问题。我认为,它恰恰反映了你尚未认识、或不愿认识的一类知识弱点,也不要把题型与知识点等同起来,比如阅读,应该分析出究竟是单词、语法结构,还是题目理解的问题。当然,过于机械和精确的计算也是没有意义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能把这些信息及时反映进你的复习计划,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比例恰当。 现在知道了劲往何处使。那么,具体怎样在短期内使劲地复习呢? 这里有效期不排斥做题。正如前述,做题和事后分析,可以使你及时掌握复习中的漏洞;此外,还有助于加快做题节奏、提高考试技巧等。题做到一定程度,有时你会很强烈地意识到相当一些题目是在考什么;于是你自然不会做错。因而,每周做上1~2套好的模拟题并加以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要再几套、几十套地往下做了。这或许至多再能告诉你:平均成绩六十来分,上下波动尚属正常。这是你所期望的吗?不必再说那些雷同的题目挤去了多少本该属于数学、语文的复习时间;也不必说编制粗糙的习题与答案搅乱了多少回你的头脑;单单说那种在做题中形成的,你自认为是“语感”的解题定式,诸如:“be used to doing”之类,就会让你屡屡对下面的错误视而不见:The knife given to Tom is used to cutting sticks. 明智的复习法,应该本着增强实力,有针对地进行。单词不够,应该集中几天把全部单词啃下来;语法不行,不妨抱一些精练而权威的语法书仔细咀嚼;阅读不好,最需要细嚼慢咽,分析作者采用的句子特点、语法结构,甚至可以由此品味出许多对作文有益的东西。 这时要特别强调敢于吃苦了,这是真正的攻坚战。每每面对一个战略重点,记牢几百单词,或是读过一本语法,或是记完一本摘录,你就打赢了一场战役,几个战役下来,再一做题,那种感觉,绝对不一样。为什么?实力增强了呗。 最后,讲一个北京某著名托福讲师成功经历。他原是农业拖拉机手,英文基础很差。为了参加刚刚恢复的高考,他上了一个补习班。可是离高考只有三个月时,他的英文还及不了格。在他准备打退堂鼓时,老师送来了精心总结的三百例句,三天三夜,他把三百例句烂熟于心。奇迹出现了:他的英文一跃得了97分!并且自此一直保持遥遥领先,最后考取了北大英语系。 今天的高考,已经远非三百例句可以应付的了。然而,这其中的成功道理却并不简单,值得我们每一位考生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