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很多孩子找到我说:“老师为什么我感觉自己明明都学会了,可是为什么一考试就得不到高分?”其实拿来试卷一分析就会发现,这类孩子一般来说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知识吃的不透,掌握的不牢,没真正的明白。诚然,这里确实有着物理题型设置的一个障碍,论述以及实验题设置太过灵活,当没掌握物理答题模式时不容易得分。多选题也不容易拿分,当知识掌握不牢的时候往往不容易选全,一个不注意就少选、漏选了。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学习物理就变得云里雾里的了。
其实,想要学好物理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面对整本书无从下手,感觉自己被无力感笼罩的时候,不妨从下面几个方向培养学习物理的习惯与方法。
一、物理不同于数学。数学给人感觉是一种链型结构,总是从一个知识点引入另外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相互衔接的比较紧密。但物理不是,总的来说物理给人的感觉其实更像一块一块的,大体分为力热声光电。相互独立、少有影响。这是物理的优势,同时也是物理的一个劣势。优势在于,由于块状的结构可以很清晰发现自己哪点不足,从而进行复习。同时由于每块相互独立,在弥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越复习问题越多的情况,相对成绩不会出现太大的纰漏。但是与此同时,容易被知识大体上的掌握所蒙蔽,而忽略了一些细小知识点。而这些其实经常就是考试中的失分点。因此常会造成物理成绩出现这么一种情况:考好了难;同时想考坏了也难。
对于这种情况,我推荐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每隔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一次。找个周末的时间,拿出教科书,用上15到30分钟时间去读书。不是漫无目的读、而是将这段时间内所学知识抽取出来同时整理归纳成网络。然后拿出一张纸将自己整理出来的网络罗列在纸上,同时在写出每条知识点时回想这周之内做过的习题中有哪个是考核检验这个知识点的,在这个知识点后写出一道。完全写完之后,将自己写的与笔记或者书上的比照,找出漏掉的知识点补充上。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清晰的发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找到知识上的漏洞,从而进行弥补。二是写出来的题目,一定是做错过的或者印象比较深的,而这种题的理解对于这个知识点掌握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二、很多孩子错的最多也是最头疼的题目就是多选题。可以说多选题是物理中用来拉开分数层次的一类题目。很多人避而不及。不过我推荐的方法确实反其道而行之,在我的课上,我一直跟孩子说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把单选题做成不定项选择题。把每一个选项都当成判断对错的习题去完成。这样做首先避免了很多孩子对于单选题的一种思维惯性,认为只要找到一个可以拿得准的正确选项,其他选项就不看了。其实这是个极其不好的现象,往往在其他选项中并非所有的你都能理解,都能指出选项中哪个知识点是错的,同时选项中的错误说法往往带有典型性,经常会稍微改动就放到多选题中。如果放到多选题中,假如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一些选项模棱两可,犹豫的情况下往往就会选错。因此养成这个习惯的话,可以增加做多选题的解题技巧与经验,同时每次都指出选项的错误也可以不断巩固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正确率。
三、物理属于理科,可是在初中阶段他往往还体现着一些文科中咬文嚼字的概念。举个例子,在初三热学当中有这么一道题(为了简化题目我只列出题中重点的选项),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这句话是错误的。而如果改成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就是正确的了。两者其实差距只有“一个”,而正是这么一个词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意义。说温度越高的物体,其实所隐含的是两种或多种物体进行比较,而如果说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其实所指的就是特指,特定这么同一个物体与自己相互比较。因此我们发现其实在物理当中有着特别多一个词决定一道题的情况。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做题中多做总结,多归纳。与此同时在考试中,多去关注那些带有明确指向意义的名词。例如:“才、都、只有、肯定、全部、绝对”等。多记住一些学习中的特例:水的反常热胀冷缩、声音传播中煤油软木的速度不同、热学之中熔化凝固的内能改变方式、沸腾前后气泡大小的不同理解等。
四、最后说一点,任何学习不经过反复的练习就想掌握知识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不要对作业以及练习等有抵触心理。不过现在孩子们的课业负担的确很重,鉴于此咱们就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做题。一味的题海战术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成绩提高,可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降低、疲劳感不断提高。因此我主张从多练转变到精练。每个知识点每种类型的题目不需要太多的。但要掷地有声,每道题都有所不同、有所收获。在之后我主张从精练转变为多讲,这一步很重要,能够做到精练的人很多,但能够做到多讲的人很少。如何证明一道题已经会了。不是说答案选对了就完了,而是能把这道题讲出来,能把这道题隐含的知识点清晰明了的说出来,让别人理解。那才叫真正的掌握。而这个过程最好的就是讲解,给自己讲解、给别人讲解。对于一道做错的题目,给自己讲明白。对于别人不会的题尽量讲解。这样即帮助别人,同时也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