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中考对学生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面对中考,考生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与紧张。
从正面来看,适度的压力感与紧张感可以使同学们的身心都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考试时发挥出个人水平。
但是,相当多的同学因为压力过大、紧张过度,出现严重的“考试焦虑”,负面的影响远远超过正面影响,以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行为困扰和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对考试产生害怕、忧虑、不安等情绪,对考试结果缺乏信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气暴躁、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脑发木等反应,甚至对考试产生严重的恐惧感,影响复习效率。在考试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并出现记忆减退、思路堵塞、推理能力下降等现象,不利于考试临场发挥。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躯体症状,比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手部痉挛、头晕、失眠等。
因此,应该如何调整考前心理状态,是所有家长和考生普遍重视的问题。下面我们分别从家长和考生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考前心理调适:
(一)家长
平常心对待
考生的紧张往往来自于家长期望值的厚重。家有考生,父母忧心。表现在对孩子关爱过度,嘘寒问暖,这无形中就会导致考生的压力。有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动辄用言语威慑,也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其实,如何做好中考前的心理辅导工作,首当其冲自然是放松。越要考试临近,越要放松。要明白,学到考时见分晓,平时的学习努力了,并不在乎临考前的冲刺。家长用平常心对待了,考生无形中也就没有压力了。
建立自信心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临考前,要释放这样一种信号:自信。自信是中考的灵魂和统帅。只有信心十足,才能有力量冲刺。要向学生强调,经过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备战,知识系统基本完备,完全有能力去完成中考。可以根据考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沟通,帮助考生认识自己的优点,扬长避短,力所能及地冲刺自己的中考目标,达到预期目标就是成功,这样也可以增强考生的信心,减少焦虑。
协助学生消除考试的恐惧心理
家长要告诉孩子,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你们平时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水平。因此,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只要你们的知识掌握得牢固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认真复习,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考生
客观估计正确定位
考生对自己的应试能力须有正确、客观的估计,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和与人攀比。
优化情绪增强自信
考生中考前会遇到很多压力和挫折,情绪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考生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状态。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想象,体验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唤起自己的良好情绪,同时要学会放松,在出现紧张情绪时,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同时放松全身肌肉。持续做3—5分钟的练习,也能缓解紧张情绪。考生可以在临考前,特别是在最后几天,每天默念几遍“我一定能考好”、“我一定能成功”等具有积极自我暗示作用的话语,来增强自信心。另外,考前几天,为了保持状态,每天还要做适量的练习,但不要再做难题了,做难题有时会挫伤自己的自信心。
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引起考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如考不好不能进重点高中、没法向父母交待等无端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平时的复习和临场的发挥。因此,在临近考试时,考生要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分离,即考生只要注重平时的复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过多地考虑,不断提醒自己“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