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检验初中三年学习成果的重要阶段性考试,很多学生在最后冲刺的几个月,都会面临焦虑情绪的困扰,这样的情绪太过严重的话,往往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效率和节奏,甚至让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结果。那么为什么很多孩子都会被焦虑的情绪所困扰呢?
1.假想悲观的预期
许多学生对中考有一些过于绝对的想法,认为如果考不好会有多么不好的后果。觉得自己的基础差,脑袋笨,即使已经很刻苦,也无法有很大的突破,所以索性就破罐破摔,干脆不学了。
2.真实与理想之间的压力
面对中考等一些重要场面时,越是懂事的孩子可能压力越大,甚至有些失去了自我。孩子有如此的表现,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自己对于结果的期待和要求。孩子希望考到最理想的学校;他难以接受最后的结果低于自己真正的水平……往往这些才是考生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3.来自家长的压力
孩子内心里会更多地认为中考是为了实现他人的期望,是为了家长,而非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就非常容易出现认同偏差,从而出现状态不佳和负面情感爆发的现象。根本原因还在于孩子并没有把家长给予的期望科学地内化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当中。这既表明了孩子缺乏有效的目标设定方法,也体现了家长与孩子之前的沟通不到位。
中考临近,家长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让孩子尽可能地放平心态,拒绝焦虑,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冲刺阶段的复习当中。
1.减少说教和唠叨,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其实孩子在考前并不想听到父母关切地询问“复习得怎么样了”“考试有没有把握”这样的话,他们也无法回答,毕竟没有人敢说自己的准备已经十分充足,这样问只会加重他们的负担,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安下心来,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学习和复习环境,照顾好孩子日常的生活起居,使他们保持稳定的学习心态。
2.让孩子适当降低期望值。当孩子为模考成绩担心时,家长要让孩子降低自己的期待。根据成绩,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平均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浮动大约5%~10%,分数越高,浮动的比例可以适当降低,以此作为自己的中考目标。有挑战性而且通过一定努力能实现的目标,比太难或太易的目标,更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和提高信心。而如果期望值定得过高达不到,会使孩子情绪低落,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
3.考前学会频繁与知识点过招。在考前始终坚持适度练习的习惯,这时候练习不求数量不求难度,关键是保持手感、练习规范和讲究细节。对薄弱的知识点尤为必要,考前针对自己的薄弱知识点练一两题,获得解题感觉,避免怯场慌乱。在考试时,方能从容不迫地拿出最好的答题状态去面对,冲击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