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column
学生专栏
成都高考复读班:高中历史易混概念大盘点
发布时间:2024-06-03

  【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新中国初期都曾实行过,不影响政权的性质,反而有利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进而巩固政权。具体来说,一是指国家政权对企业的控制,即由国家政权直接控制这些或那些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资本主义,如新经济政策、公私合营。二是指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监督和调节,国家实行生产和分配社会调节,如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西方国家加大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

  【贸易保护主义】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关税壁垒、进口许可)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凯恩斯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张国家应该承担调节需求的责任,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扩大开支,甚至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需求,刺激消费,刺激投资,以提高总需求水平,消除危机和失业。该理论在20世纪30-60年代指导着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这对缓和经济危机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执行国家干预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国债大增。

  【国际经济旧秩序】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体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其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机构。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兴起的经济学流派。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凯恩斯主义失灵的情况下,这两个学派的理论为解决"滞胀"提供了新思路。

  【福利国家】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高税收、高福利、覆盖面广的特征,本质上是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维护垄断资本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它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同时还利于消费,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等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既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结果。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新经济】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全球治理】是指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对全球事务进行共同管理。

  【单边主义、单边外交】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定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

  【双边外交】指两个国家一对一的关系

  【多边外交】指参加同一国际组织或某个活动的多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欧洲一体化】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逐渐走向联合的过程。1951年,法国提出了“舒曼计划”,此后法、德、比、荷、卢、意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此举象征欧洲正式走上一体化道路。1991年12月,欧共体各成员国政府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组建欧洲联盟。1999年1月1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成功启动,标志着酝酿多年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

  【新东方政策】1969年10月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勃兰特上台后提出的对外政策新的见解和政策思想。主要内容有: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放弃使用武力,与东欧各国签约建交等。新东方政策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第三世界】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尼克松主义】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的调整对外政策的战略重点的主张。60年代后期,美国的实力在侵略越南战争中遭到很大的削弱,国内陷入空前的经济、金融和政治危机。尼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提出美国收缩战线、越南战争越南化、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新亚洲政策”。西方报刊称之为“尼克松主义”或“关岛主义”。

  【经济区域集团化】又称“经济地区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自二战以后,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在自愿的原则和本地区实际情况下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随着多数国家参与了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商品、服务、资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更具有整体性的趋势。逆全球化则是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近年来与民族主义高涨同时存在。主要表现有:英国脱欧,“美国优先”原则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因该体系是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而得名。主要内容为: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73年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南南合作】由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处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些国家之间为发展民族经济,开展专门的经济合作,就被称为"南南合作",如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合作、中国与非洲的合作、非洲各国之间的合作等。




美博教育家校系统
http://live.easyliao.com/live/chat.do?c=12836&g=23378&config=33167&tag=0